|
需要购买此门答案请加qq2762169544(微信:2762169544)
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考卷(A卷)
(20 年至20 学年度第 学期)
考试时间 年 月 日(120分钟) 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卷) 教师签名_____
大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合 计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机读卡上涂黑正确选项的序号。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3、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辩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社会发展规律
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7、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的历史观是
A.唯物主义 B.宿命论 C.唯意志论 D.循环论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1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15.“要做到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6、“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7、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1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9、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20、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1、认为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这是 ( )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22、“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2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24、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政体 D.国家政权
2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27、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
A、购买、生产和销售 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C、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 D、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28、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29、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 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30、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31、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32、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33、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34、资本的周转速度( )。
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35、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3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37、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
A、民法 B、宪法 C、刑法 D、行政法
38、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产业资本
39、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40、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
A、实现公有制 B、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实现“各取所需”的社会
第二部分
二、辨析题(每题6分,共18分,判断正误并阐述理由)
1、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2、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3、错误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2、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四、计算题(6分)
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
计算:
(1)、剩余价值率是多少?(2分)
(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2分)
(3)、年剩余价值率是多少?(2分)
五、材料分析题(8分)
材料1: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材料2:实用主义者詹姆斯说:“凡是有利于我们工作,并使我们得到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这也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各是什么?(4分)
2、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分析材料2。(4分)
六、论述题(12分)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论述我们为什么要做到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