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以下关于湍流能量耗散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工程上常以该参数作为混合放大依据
B. 体系内的湍流能量耗散速率分布式不均匀的
C. 该值可表示釜内的平均搅拌强度
D. 该值保持不表时,任何搅拌器都会有相同的搅拌结果
满分:2 分
2. 以下不属于合成反应规模放大中出现的问题是( )
A. 选择性变化
B. 产物杂质含量升高
C. 产物或原料的分解
D. 催化剂用量减少
满分:2 分
3. 关于反应动力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本征反应动力学与规模无关
B. 表征反应动力学受设备的影响
C. 本征反应动力学能提供反应的基本信息
D. 已知本征反应动力学即可预测各规模的反应结果
满分:2 分
4. 在抗溶结晶中,为了维持结晶过程中的过饱和度,主要要控制( )
A. 结晶时间
B. 抗溶剂的用量
C. 抗溶剂的添加速率
D. 晶种的量
满分:2 分
5. 以下不属于平推流反应器辅助系统的是( )
A. 搅拌桨
B. 换热器
C. 进料系统
D. 混合器
满分:2 分
6. 若一非均相加氢反应在传质能力较差的设备中进行,何种措施能够使反应不受传质的影响( )
A. 增加底物浓度以补偿低传质系数
B. 升高反应温度以加快反应速率
C. 增加H2供应的压力
D. 减少搅拌
满分:2 分
7. 在列管换热器中,适宜走管程的流体为( )
A. 饱和蒸汽
B. 黏度较大的流体
C. 需要冷却的流体
D. 压力高流体
满分:2 分
8. 关于有机溶剂纳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离的推动力是膜两侧压力差
B. 分离依据是分子大小的差异
C. 等于截留分子量的化合物可全部截留
D. 可用于溶剂交换
满分:2 分
9. 当制剂以离子交换的机制实现控释时,大部分的释药曲线为 ( )
A. 零级释药
B. 一级释药
C. 脉冲释放
D. 双相释放
满分:2 分
10. 以下措施不利于提高渗透蒸发膜通量的是( )
A. 提高进料侧待分离组分浓度
B. 提高进料温度
C. 降低透过侧分压
D. 增加膜的有效厚度
满分:2 分
11. 在制剂过程中,哪个参数常用来表示粉末的流体性质( )
A. 整体密度
B. Hausner比
C. 固密度
D. 振实密度
满分:2 分
12. 关于达到分解反应最大升温速率的时间(TMRad)的说法,以下有误的是( )
A. 该值高于24h可认为是安全的
B. 可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估算
C. 在所有估算方法中都用到了零级反应假设
D. 可采用绝热量热仪测定
满分:2 分
13. 关于物料中的结合水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结合水分无法通过干燥除去
B. 结合水产生的蒸汽压高于纯水
C. 结合水包括毛细管空隙中吸附的水分
D. 结合水不包括渗入细胞壁内部的水分
满分:2 分
14. 以下哪种操作能够保证相同底物浓度下加氢反应的结果一致( )
A. 同一反应器,不同搅拌速率
B. 不同反应器,相同的H2传递能力
C. 同一反应器,相同的反应器上空H2压力
D. 不同反应器,相同的反应器上空H2压力
满分:2 分
15. 流体静力学可用于以下哪方面的应用( )
A. 液封高度的计算
B. 流体黏度的估算
C. 流动阻力的计算
D. 流体流动过程的能量转换
满分:2 分
16. 以下哪项不属于造粒的目的 ( )
A. 减少微尘造成的危害
B. 提高粉末的流动性
C. 减小原料药粒径
D. 保证混和均一性
满分:2 分
17. 关于反应的绝热升温,说法错误的是( )
A. 绝热升温可根据反应焓和反应混合物的热容计算
B. 高热容溶剂中进行低浓度反应有助于降低绝热升温
C. 绝热升温低于50K一般认为安全隐患不大
D. 同一反应改变操作方式不会改变其绝热升温
满分:2 分
18. 干燥过程中,那个阶段是由传热控制的( )
A. 恒速干燥阶段
B. 第一降速阶段
C. 第二降速阶段
D. 干燥将近结束时
满分:2 分
19. 对可压缩滤饼的过滤,通常需要添加助滤剂,助滤剂的量一般控制在( )
A. 5%以下
B. 10%以下
C. 1%以下
D. 0.5%以下
满分:2 分
20. 对于在某一水平管内流动的流体(摩擦阻力不可忽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各点压强相等
B. 各点流速相等
C. 各截面处流体的总能量相等
D. 各点黏度相等
满分: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