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取向。
A. 忠实取向
B. 相互适应取向
C. 课程创生取向
D. 发展取向
满分:2 分
2. 表现性目标的本质上是对()的追求
A. 工具理性
B. 解放理性
C. 实践理性
D. 技术理性
满分:2 分
3. 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称为()
A. 过程分析
B. 活动分析
C. 目标分析
D. 工作分析
满分:2 分
4. 在儿童学习“公共汽车”、“出租车”、“火车”等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交通工具”的概念,这样的学习属于()
A. 下位学习
B. 上位学习
C. 归属学习
D. 并列结合学习
满分:2 分
5. 班级授课组织便于发挥()作用。
A. 教师的主导作用
B. 学生的作用
C. 学生的创造性
D. 书本的作用
满分:2 分
6. ()是卢梭的观点。
A. 教育即经验改组
B. 教育即生活
C. 教育即生长
D. 教育即儿童天性的自然展开
满分:2 分
7. 教学方法受特定的()的制约
A. 教学特点和教学水平
B. 教学要素和教学组织
C. 教学时间和教学结构
D. 教学价值观和教学内容
满分:2 分
8. ()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既在一些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又保持各学科原来的相对独立。
A. 相关课程
B. 融合课程
C. 广域课程
D. 综合课程
满分:2 分
9. 按照加涅的观点,学生的学习真正开始于()
A. 动机
B. 习得
C. 保持
D. 领会
满分:2 分
10. 核心课程的概念起源于()的观点
A. 斯宾塞
B. 赫尔巴特
C. 泰勒
D. 杜威
满分:2 分
11. 杜威以()作为其教学理论的核心基础
A. 经验主义
B. 个人主义
C. 民主主义
D. 操作主义
满分:2 分
12. 目标达成模式是课程专家在著名的中学课程改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A. “智力测验研究”
B. “校车运动”
C. “学前补偿计划”
D. “八年研究”
满分:2 分
13. 当课程组织谋求学科逻辑、学生的心理逻辑、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几方面,即是()
A. 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
B. 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组织
C. 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的课程组织
D. 学生取向的课程组织
满分:2 分
14. 泰勒认为,为了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首先要对所得的教育目标进行()
A. 甄选
B. 分解
C. 具体化
D. 综合
满分:2 分
15. ()是对课程或教学计划实际效用的评价,它注重课程实施前后学生或教师所产生的变化,至于课程运作的具体状况、变化产生的原因等则被置之度外。
A. 效果评价
B. 内在评价
C. 目标本位评价
D. 外部人员评价
满分:2 分
16. 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价值取向是()
A. 学生兴趣
B. 学科兴趣
C. 实践兴趣
D. 技术兴趣
满分:2 分
17. 课程创生观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的()。
A. 执行者
B. 开发者
C. 监督者
D. 评价者
满分:2 分
18. 为保证国民的基础学力、基本素养而开发的课程是()。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校本课程
D. 必修课程
满分:2 分
19. ()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
A. 学科课程
B. 经验课程
C. 儿童课程
D. 合成课程
满分:2 分
20.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学习者的需要
B. 教师的需要
C. 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D. 学科的发展
满分: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