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信息”按主体的认识层次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A. 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B. 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C. 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
D. 常规性信息和偶然性信息
满分:2 分
2. 脉冲编码调制、预测编码、变换编码、统计编码和混合编码都是多媒体数据的压缩技术依据()分类的类型
A. 压缩比
B. 压缩算法
C. 恢复效果好
满分:2 分
3. 标准化空间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A. 专业
B. 内容
C. 级别
D. 质量
满分:2 分
4. 某一篇文献与某一提问的吻合程度指的是()
A. 信息检索的不确定性
B. 信息检索的逻辑性
C. 信息检索的规范性
D. 信息检索的相关性
满分:2 分
5. 信息的交换不会损失信息量,而且会增加信息量,这反映出信息具有()
A. 与物质的不可分割性
B. 可传递性
C. 可共享性
D. 可加工性
满分:2 分
6. 个人信息源也称为零次信息源,它的主要特点是()
A. 多用性、动态性、技术依赖性
B. 系统、稳定、易用、时滞
C. 及时、新颖、感知、随机、瞬时
D. 权威、垄断
满分:2 分
7. 下列属于新的财产制度的是()
A. 专利权
B. 商标权
C. 工业版权
D. 著作权
满分:2 分
8. 对第三方评价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由信息资源发布者和用户以外的第三方来评价
B. 用户按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作出评价
C. 其主要形式有:商业性的评价网站和图书馆提供的网络资源评价服务
D. 缺点是评价效果取决于评价指标的和方法过程的客观性、合理性
满分:2 分
9. 信息政策主体是指()
A. 决定政策目标,选择实现政策目标手段,参与、影响政策过程,对政策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组织和个人
B. 各类信息活动以及由这些信息活动带来的矛盾和问题
C. 政策主体为实现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办法、措施
D. 一定的行为以及在特定的环境中物化和非物化的财产
满分:2 分
10. 信息法律规范的客体的具体内容,不包括()
A. 信息资源
B. 信息技术
C. 各相关主体的信息行为
D. 信息市场
满分:2 分
11. 实施标准化的基本原理不包括()
A. 多样化原理
B. 简化原理
C. 协调原理
D. 最优化原理
满分:2 分
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标准化分级是指()
A. 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管理标准
B. 经济标准、社会标准和文化标准
C.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D. 固定标准和浮动性标准
满分:2 分
13. 网络计量法是指()
A. 由信息资源发布者和用户以外的第三方来评价
B. 用户按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作出评价
C. 通过对网站的链接特征及站外的链接类型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D. 根据网络信息资源自身规律进行定量网络资源评价
满分:2 分
14. HTML是指()
A. 超媒体
B. 超文本链接标记语言
C. 超文本传送协议
D. 万维网信息服务系统
满分:2 分
15. 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和基础部分是()
A. 整理
B. 保管
C. 收集
D. 服务
满分:2 分
16. “信息是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思维的材料。”这句话强调的是信息功能中的()
A. 经济功能
B. 管理与协调功能
C. 选择与决策功能
D. 研究与开发功能
满分:2 分
17. 对网络信息资源特点的正确描述是()
A. 信息来源广泛,发布自由受限制
B. 信息量大,难以共享
C.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D. 交互性和参与性差
满分:2 分
18. 信息区别于其他物质、能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可以被共同占有,即信息具有()
A. 普遍性
B. 可共享性
C. 时效性
D. 与物质不可分割性
满分:2 分
19. “系统、稳定、易用、时滞”是对()类信息源特点的具体描述
A. 个人信息源
B. 实物信息源
C. 文献信息源
D. 数据库信息源
满分:2 分
20. 信息检索的类型,按照按用户提问的要求,可分为()
A. 文献检索、数据检索、事实检索
B. 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
C. 回溯检索、定题检索
D. 初级检索、高级检索
满分: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