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V 1. 混合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
A. 斯密
B. 斯蒂格利茨
C. 凯恩斯
D. 萨缪尔森
满分:2 分
2. 级差地租Ⅱ形成的条件
A. 地理位置不同
B. 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形成的生产率不同
C. 肥沃程度不同
D. 经营权垄断
满分:2 分
3. 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水平的因素是
A. 运输设备
B. 动力系统
C. 传动装置
D. 生产工具
满分:2 分
4. 购买来尚未使用的生产资料处于资本循环的
A. 购买阶段
B. 生产阶段
C. 销售阶段
D. 流通阶段
满分:2 分
5. 机器设备成为资本,是因为它是
A. 生产物质资料的手段
B. 生产商品的手段
C. 剥削雇佣劳动的手段
D. 资本增值的唯一源泉
满分:2 分
6. 商品的成本价格是
A. 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 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C. 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 所费资本补偿价值的转化形式
满分:2 分
7.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主要是
A. 商品价格同价值相等
B. 商品价值是价格的表现
C. 商品价值围绕价格波动
D.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满分:2 分
8. 平均利润是
A. 各职能部门预付总资本获得的利润
B. 部门内部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C. 企业主收入的总和
D. 部门之间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满分:2 分
9. 社会保障税最早起源于()
A. 德国
B. 法国
C. 意大利
D. 美国
满分:2 分
10.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属于哪种形式的垄断()
A. 卡特尔
B. 托拉斯
C. 辛迪加
D. 康采恩
满分:2 分
11.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价值
D. 价格
满分:2 分
12. 混合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
A. 斯密
B. 斯蒂格利茨
C. 凯恩斯
D. 萨缪尔森
满分:2 分
13.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最公平的投票规则是()
A. 少数服从多数
B. 多数服从少数
C. 一致同意
D. 比例多数
满分:2 分
14. 与经济市场中人们支付货币类比,政治市场中选民支付的是()
A. 金钱
B. 支持
C. 选票
D. 货币
满分:2 分
15. 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形成差额是
A. 级差地租
B. 矿山地租
C. 绝对地租
D. 垄断地租
满分:2 分
1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
A. 生产过剩
B. 商品短缺
C. 长期萧条
D. 持续高涨
满分:2 分
17.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指
A. 不变资本比重增大
B. 可变资本比重增大
C. 流通资本比重增大
D. 流动资本比重增大
满分:2 分
18.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A. 资本积累的两种形式
B. 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方法
C. 社会资本增大的两个杠杆
D. 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满分:2 分
19. 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是
A. 经济发展
B. 经济增长
C. 经济过热
D. 经济形势
满分:2 分
20. 下列哪些属于寡头垄断市场的条件()
A. 只存在唯一的供应者
B. 存在很高的进入壁垒
C. 买卖双方都只是价格的接受者
D. 产品是同质的
满分:2 分
21. 不属于地区经济集团的是
A. 欧洲联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东南亚联盟
满分:2 分
22.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剩余价值属于
A. 剩余价值
B. 绝对剩余价值
C. 相对剩余价值
D. 超额剩余价值
满分:2 分
23. 二战前日本形成的财阀属于()
A. 卡特尔
B. 托拉斯
C. 辛迪加
D. 康采恩
满分:2 分
24. 人类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变化的总趋势,是
A. 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B. 逐步由集约型向粗放型转变
C. 保持不变
D. 无法确定
满分:2 分
25.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 资本构成变化的结果
B. 剩余价值增加的结果
C. 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D. 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满分:2 分
2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是
A. 以按需分配为主体
B.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C. 以市场分配为主体
D. 以按要素分配为主体
满分:2 分
27. 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变为
A. 市场价格围绕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B. 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 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 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
满分:2 分
28.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因素是
A. 生产
B. 分配
C. 交换
D. 消费
满分:2 分
29. “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A. 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 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 供求关系对价格有影响
D. 心理因素决定价值
满分:2 分
30. 年剩余价值率是
A.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
B. 剩余价值与总资本之比
C. 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之比
D. 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总资本之比
满分: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