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V 1. ( )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A. 共鸣
B. 净化
C. 领悟
D. 延留
满分:2 分
2. ( )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
A. 伦理道德批评
B. 社会历史批评
C. 审美批评
D. 心理学批评
满分:2 分
3. ( )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A. 现实型文学
B. 理想型文学
C. 象征型文学
D. 想象型文学
满分:2 分
4.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出具有动物性的“本我”对理性的“自我”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
A. 达尔文
B. 马克思
C. 弗洛伊德
D. 恩格斯
满分:2 分
5. 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本应是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但实际上,完全的还原是不可能的,读者阅读的“第二文本”总是“第一文本”的种种异变。其中,( )是指在某一特定文本中,作家融进的情感虽是确定的,但在具有不同期待视野的读者那儿,却会唤起不同程度或不同性质的情感体验。
A. 作品形象的异变
B. 情感的异变
C. 思想观念的异变
D. 作品情节的变异
满分:2 分
6. ( )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识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
A. 意识
B. 无意识
C. 灵感
D. 直觉
满分:2 分
7. ( )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A. 诗
B. 小说
C. 剧本
D. 散文
满分:2 分
8. ( )是借他物(喻体)来表现某物(喻本)的修辞方式。
A. 比喻
B. 象征
C. 倒装
D. 歧义
满分:2 分
9. ( )是诗句在语法上的错置,是惯常词序的颠倒。有的倒装句是为了迁应格律,有的是为了加强某一意象,突出话语的表现力。
A. 夸张
B. 对比
C. 倒装
D. 歧义
满分:2 分
10. 巴赫金称( )的作品为“复调”式小说,小说中叙述者的声音、不同人物的声音,形成“众声喧哗”的世界。
A. 列夫·托尔斯泰
B. 陀思妥耶夫斯基
C. 普希金
D. 屠格涅夫
满分:2 分
11. ( )是有关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替换,或用一物代另一物,或用一部分代全体。
A. 夸张
B. 对比
C. 借代
D. 用典
满分:2 分
12. ( )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A. 伦理道德批评
B. 社会历史批评
C. 审美批评
D. 心理学批评
满分:2 分
13. ( )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意义只需要从文本去寻求而无需借助于外部因素加以说明。
A. 心理学批评
B. 语言学批评
C. 文化批评
D. 审美批评
满分:2 分
14. ( )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基本特征:暗示性和朦胧性。
A. 现实型文学
B. 理想型文学
C. 象征型文学
D. 想象型文学
满分:2 分
15. ( )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A. 现实型文学
B. 理想型文学
C. 象征型文学
D. 想象型文学
满分: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