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地理环境的优劣
B. 人口增长的快慢
C. 社会风气的好坏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满分:1 分
2. 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是()。
A. 对抗阶级之间的矛盾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
C. 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D. 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满分:1 分
3.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满分:1 分
4.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满分:1 分
5. 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 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B. 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 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 消灭利益差别
满分:1 分
6.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对国民经济统治的基本方式是()。
A. 人事参与
B. 人事进入
C. 进入制
D. 参与制
满分:1 分
7.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 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 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 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满分:1 分
8. 列宁是从物质与()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A. 精神
B. 意识
C. 规律
D. 事实
满分:1 分
9.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满分:1 分
10. 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满分:1 分
11. 金融资本是()。
A. 垄断的银行资本
B. 垄断的工业资本
C. 垄断的产业资本
D. 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
满分:1 分
1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本性是()。
A. 主观的形式客观的内容
B. 客观的形式主观的内容
C. 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
D.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满分:1 分
13.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依据是()。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满分:1 分
14. ()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A. 物质范畴
B. 精神世界
C. 科学技术
D. 意识
满分:1 分
15. 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
A. 复杂劳动决定的
B. 具体劳动决定的
C. 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 抽象劳动决定的
满分:1 分
16.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 物质
B. 科技
C. 精神
D. 规律
满分:1 分
17.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A. 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 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 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满分:1 分
18. ()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A. 度
B. 质
C. 量
D. 矛盾
满分:1 分
19.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明的是()。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B.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 对立统一规律
满分:1 分
20. “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满分:1 分
21.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段话出现在()。
A. 《资本论》中
B. 《共产主义原理》中
C. 《哥达纲领批判》中
D. 《共产党宣言》中
满分:1 分
22. 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 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 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满分:1 分
2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了()。
A.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B. 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决定经济基础发展的方向
C. 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D. 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满分:1 分
24. 在认识问题上,“跟着感觉走”是()。
A. 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 不可知论的思想表现
C. 根据唯物论的观点
D. 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满分:1 分
25.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A. 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
B. 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C. 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
D. 两种不同的劳动
满分:1 分
26. 下列各项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的是()。
A. 一切唯物主义者
B. 某些唯心主义者
C. 马克思主义者
D. 二元论者
满分:1 分
27.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 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B. 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 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D. 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满分:1 分
28.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
A. 人们对每一件事情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满分:1 分
29. 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事物周期性的变化过程,其表现形式有()。
A. 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 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 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满分:1 分
30.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A. 实践的观点
B. 联系的观点
C. 矛盾的观点
D. 否定的观点
满分: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