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V 1.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生产资料所有制
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满分:5 分
2.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变革
C. 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
满分:5 分
3.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满分:5 分
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满分:5 分
5. 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 感觉
B. 知觉
C. 表象
D. 分析
满分:5 分
6. “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满分:5 分
7. 上层建筑是指( )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满分:5 分
8.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 阶级斗争史
B. 思想发展史
C. 劳动发展史
D. 文化发展史
满分:5 分
9. 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
A. 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 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 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 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满分:5 分
10. 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满分:5 分
11. 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满分:5 分
12.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D. 源泉和动力
满分:5 分
13. 度是( )
A. 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
B. 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C. 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
D. 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
满分:5 分
14. 社会形态是(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满分:5 分
15.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
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 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满分:5 分
16.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A.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 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 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 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满分:5 分
17. 实践的客体是( )
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 客观物质世界
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 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满分:5 分
18.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 )
A. 唯物主义决定论
B.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D. 相对主义诡辩论
满分:5 分
19.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满分:5 分
20.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满分:5 分
15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考核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V 1. 上层建筑是指( )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满分:5 分
2.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 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 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 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 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满分:5 分
3.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满分:5 分
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满分:5 分
5.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
A. 德国
B. 奥地利
C. 中国
D. 俄国
满分:5 分
6.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 具体性
B. 客观性
C. 终极性
D. 全面性
满分:5 分
7. 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
A. 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 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 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满分:5 分
8.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A.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满分:5 分
9.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满分:5 分
10.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满分:5 分
11. 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属于( )
A. 不可能性
B. 微小的可能性
C. 现实的可能性
D. 抽象的可能性
满分:5 分
12.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实现社会公平
满分:5 分
13. “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满分:5 分
14. 实践是指( )
A. 个人的生活活动
B. 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 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满分:5 分
15. 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A. 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 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 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
D. 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满分:5 分
16.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
满分:5 分
17. “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 客观真理论
D. 形而上学真理论
满分:5 分
18.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满分:5 分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满分:5 分
20.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满分: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