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V
1. 邓小平首次使用“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是在
A. 1980年
B. 1978年
C. 1992年
D. 1997年
满分:4 分
2. 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是
A.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特有的手段
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有的手段
C. 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产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 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满分:4 分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
A. 物质文明
B. 政治文明
C. 精神文明
D. 文化
满分:4 分
4. 关于科学技术的极端重要性,邓小平有一著名论断,这就是
A. 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中国在高科技领域要占有一席之地
D. 中国的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
满分:4 分
5. 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
A. 革命
B. 改革
C. 阶级斗争
D. 无产阶级专政
满分:4 分
6. 邓小平认为,新中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就外因而言,是同
A. 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有关
B. 搬用苏联斯大林模式有关
C. 毛泽东个人品质有关
D. 林彪江青煽动个人崇拜有关
满分:4 分
7. 市场经济中的主要活动主体即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是
A. 国家政府
B. 企业法人
C. 居民个人
D. 行业公会
满分:4 分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A. 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 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满分:4 分
9.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A. 本质上是统一的
B. 内容一致,形式上不同
C. 内容不相同,本质上有差别
D. 内容形式上有差别,本质上也不相关
满分:4 分
10. 中国共产党在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中始终坚持的方针是
A. 少数服从多数的方针
B.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 长期共处、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D. 领导与被领导的方针
满分:4 分
11.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
A.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过程
C. 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D.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满分:4 分
12.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
A. 邓小平继续从事邓小平理论的创造工作
B. 邓小平理论的创造基本终结
C. 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
D. 邓小平理论被一种新的理论所取代
满分:4 分
13. 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
A. 保护环境
B. 规范市场
C. 打击经济犯罪
D. 弥补市场缺陷
满分:4 分
14. 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A. 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B. 共产主义过渡时期
C. 社会主义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满分:4 分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从五个方面提高党的哪方面能力
A. 廉洁自律
B. 学习
C. 执政
D. 监督
满分: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