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 发表于 2016-9-13 12:03:22

16秋学期(清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16秋学期(清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50 分。)V
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 根本动力
B. 直接动力
C. 唯一动力
D. 最终动力
      满分:1分
2.假象是指 ()
A. 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B. 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C. 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D. 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满分:1分
3.事物的质是指 ()
A. 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B. 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 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 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满分:1分
4.事物发展的源泉是 ()
A. 事物的相对性
B. 事物的内在矛盾性
C. 事物的变化
D. 人的自觉能动性
      满分:1分
5.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之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之效果定是非
      满分:1分
6.生产力的含义是指 ()
A. 人的体力的支出
B. 人的脑力的支出
C. 所有制、分配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 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满分:1分
7.人们为了获得知识 ()
A. 只要刻苦读书就行
B. 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
C. 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D. 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
      满分:1分
8.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是 ()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满分:1分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 实践—认识—实践
B. 感觉—知觉—表象
C. 概念—判断—推理
D.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满分:1分
10.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
A.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满分:1分
11.概念、判断、推理是 ()
A.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 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满分:1分
12.社会革命的深刻根源是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 先进阶级和落后阶级的矛盾
C. 资源贫乏和人口增长的矛盾
D. 进步思想和反动思想的矛盾
      满分:1分
13.根据社会意识的层次和特点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B.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C.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D. 进步意识和落后意识
      满分:1分
14.揭示物质世界发展的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满分:1分
15.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6秋学期(清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作业辅导、毕业论文、学业辅导,考试辅导资料,请加qq2762169544(微信:2762169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