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 发表于 2016-5-9 22:00:08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经管)

测试时间:60分钟
单选题


1.
哲学是_____。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C、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D、玄而又玄的学问   
   

2. 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

A、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   
B、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C、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   
D、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3.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______。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4.
认为理性认识是可靠的,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这是_______。

A、唯物论   
B、唯理论   
C、诡辩论   
D、经验论   
   

5.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____。

A、时间的顺序性   
B、时间的不可逆性   
C、时间的相对性   
D、时间的间断性   
   

6.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是______。

A、宿命论的观点   
B、机械论的观点   
C、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7.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观点的含义是_____。

A、社会发展史与自然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   
B、社会的发展过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C、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D、人类社会的发展如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   
   

8.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解答是_____。

A、划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标准   
B、划分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标准   
D、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发展的实质是______。

A、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发生位移   
B、事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   
C、由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0.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_______。

A、意识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与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它的内容和源泉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1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______。

A、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发生位移   
B、事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   
C、由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变化   
D、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1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的关系是_______。

A、前者与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B、以前者为基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C、前者与后者并行不悖   
D、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13.
辩证否定的重要特征在于_____。

A、承认肯定就不能有否定   
B、承认否定就不能有肯定   
C、强调否定的实质在于扬弃   
D、承认事物的发展是肯定与否定的相互一致   
   

14.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_____。

A、客观实在性,因为它是事物共同具有的特性   
B、规律性,因为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C、可知性,因为它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D、运动,因为它是物质存在的方式,物质是在运动中存在的。   
   

15.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运动与物质关系的是______。

A、物质是运动的原因   
B、物质是运动的本质   
C、运动是物质的内在根据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6.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得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______。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17.
唯物史观所说的人民群众是指_____。

A、无产阶级   
B、体力劳动者   
C、知识分子   
D、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   
   

18. “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人为制造的”的观点,实际上是______。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唯物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19.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______。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   
   

20.
矛盾问题的精髓在于_____。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问题   
C、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的问题   
   

21.
人们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是随着______。

A、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B、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   
C、社会精神文明提高的程度而相应变化的   
D、产品分配关系的改革而改变的。   
   

22.
客观真理是______。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实状况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D、对人们有用的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理论   
   

23. 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_____。

A、阶级斗争   
B、生产劳动发展   
C、宗教信仰的变迁   
D、政治制度的演变   
   

24.
划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是_______。

A、世界的运动与发展问题   
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25.
哲学是_____。

A、关于如何使人变得聪明的学问   
B、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   
C、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经管)

作业辅导、毕业论文、学业辅导,考试辅导资料,请加qq2762169544(微信:2762169544)